断断续续写了半年,本文终于就此收笔。

对于不擅表达的我来说,写作本文无疑是一项莫大的挑战。但我还是下定决心,决定起笔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,我总想留下点什么。

在写作的过程中,思考了许多,也沉淀了许多。由于篇幅限制,不能全部写下,实属遗憾。虽然如此,但是本文仍然称得上是鸿篇巨著。

本文,既是对过去的回顾,亦是对未来的展望。每一言,每一语,都源于我内心深处。酸甜苦辣,个中滋味,甚为真切。

在此,感谢每一位阅读本文的小伙伴。

生活感悟篇——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

清晨出门,闻着淡淡的花香,听着清脆的鸟语,心中满是惬意;行走于城市之中,望着川流不息的行人和车辆,心中满是落寞;心中拥有一个念想,既是前行的动力源泉,更是前行的引路明灯。

这,也许就是生活吧。

英文

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,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,一定要把英文,这个知识半衰期长到可以用一辈子的技能,这个探索更广阔的世界的大门钥匙,拿下。

我想,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,和国际友人无障碍对话,一定很酷吧。

不知不觉间,背单词已经坚持快四年了,词族量(只有表达单词本意的根词算一个词族,如 accord、according、accordance 只会计算为一个词族。)直逼 10000 大关,日常阅读基本上是无障碍了。

o(*≧▽≦)ツ。嗨,你看见了吗,我已经不再是以前那只菜鸟了。”

Vocabulary Test

记得有一天,大概也有两三年了,深夜,睡得很香,突然想起今天还有单词没背完,猛然惊醒,抓起手机,背完单词,才松了口气,美美地睡去。现在想起,简直笑死。

不过,只是简单地背单词,并不能做到真正地记住单词。简单地背单词建立的只是英文和中文之间的关联,然后再通过中文联想现实世界的人、事、物。要想真正地记住单词,一定要绕过中文,建立起英文和现实世界的人、事、物之间的关联。当有一天,看到现实世界的人、事、物的时候,能够无意识地、很自然地想起所对应的单词,而不是先试图联想中文,再试图联想中文所对应的单词,这个时候,才算是真正地记住单词。

使用英英词典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英文和现实世界的人、事、物之间的距离。

English in Use 语法系列初级、中级已经看完。后面准备把 English in Use 短语动词系列中级、高级,English in Use 惯用搭配系列中级、高级,English in Use 习语系列中级、高级也一并看了,顺便补上 English in Use 语法系列高级。

以上,只是对单词、语法、短语动词、惯用搭配、习语有个初步印象。要想进阶,做到在日常的听、说、读、写中融会贯通、运用自如,就需要去阅读和聆听(输入)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。等积累了足够的输入量,再去依托输入量,刻意地练习大量的写作和说话(输出)。

大量的意思是指,很大、很大、很大的那种量。

最后,报培训班,爆肝雅思,怒冲七分,还不是美滋滋。

摄影

傍晚,夕阳的余晖还带着些许暖意,微风吹拂着酒店餐厅的窗帘,卷起些许涟漪。影影绰绰的灯光照得周围的事物都朦朦胧胧的,看得不甚真切。隐隐约约的,似有几个人头还在攒动。不时传来的欢声笑语中,夹杂着刀叉碰撞的声音。

“别看镜头,这里只有你一个人。此时的你,身体早已被生活和工作拖垮,情绪也已被各种破事影响,十分低落。身体如烂泥般瘫倒在酒店餐厅的沙发上,享受着假期带来的一丝放松。扑朔迷离的眼神里,透露着些许忧愁,仿佛在思考着什么。……”

“咔嚓!”

以上是一个真实案例,贯穿了我拍摄人像以来所坚持的思想。即,被拍摄者不看镜头也不摆姿势,摄影师要拍下最真实的人像。最好的状态是,被拍摄者不知道要被拍摄,在上文中,被拍摄者已经知道,就需要用语言调动被拍摄者的情绪,以融入环境,逐渐忘记要被拍摄。

可惜当时基础理论不够扎实,曝光参数设置错误,变成废片一张。

每次按下快门之前,一定要思考动机,我是为了什么而按下快门。根据题材的不同,可以是为了记录一件事情,可以是为了留住一片风景,可以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,又或者是其它,而不能是毫无意义的咔嚓。

有了拍摄动机,接下来就是思考构图,什么样的距离、角度、前景、后景等,才能更恰当地呈现我所想表达的东西。比如,小姑娘的乖巧可爱,老房子的破败不堪,背后所蕴含的思想,又或者是其它。

动机和构图确定了,接下来就掏出相机,设置好光圈、快门、ISO 等参数,直接咔嚓就完事了。什么,应该设置成多少?动机和构图都有了,参数不是自然而然就有了吗。

"Take less, think more. "

后期方向,目前只是浅尝辄止。虽然还停留在 Lightroom 和 Photoshop 的使用层面上,但是也领悟到了一点经验。即,一切调整以动机为前提,避免随便调整乱碰运气,尤其注意慎用预设。虽然使用预设能达到不错的视觉效果,但是也仅仅只是得到了预设的视觉效果,却没有掌握预设的个中细节,不知其然,更不知其所以然。

以上,就是我接触摄影这两年以来,所学习到、领悟到的经验。

这里不是从商业角度出发,不会考虑到客户的喜好,而是从个人角度出发,升华摄影,实现自我。

Modern And Traditional, FE 70-200mm F2.8 GM OSS on Alpha 7R III, 100mm, F5.6, 1/100s, ISO 4000
Modern And Traditional, FE 70-200mm F2.8 GM OSS on Alpha 7R III, 100mm, F5.6, 1/100s, ISO 4000

虽说已经摸了两年的相机,也能拍出较为不错的照片,但是到目前为止,所掌握的摄影知识比较零散,没有形成知识体系,摄影也仅仅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而已。

摄影是我愿意为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第一个业余爱好,我也确实这么做了。我越来越坚信,我喜欢摄影,喜欢用照片表达自我,喜欢端起手中的相机创造。

既然热爱,那就深入,向着专业摄影师的方向,前进。

  1. 理论。通过阅读《纽摄》等专业摄影教材,更系统性地学习摄影前期和后期的基础理论知识;
  2. 审美。审美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,需要去经历、去成长,去遇见更多的人和事,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慢慢积累;
  3. 实践。反复地练习、思考,逐步提升摄影水平。

表达能力

尽管很不情愿,但是不得不,还是要提一下。

不论是生活中,还是工作中,都有一个很大的硬伤,那就是,严重欠缺表达能力,具体体现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个方面。

第一个,日常对话中非常容易出现口误。

第二个,不擅长写诸如论文、演讲稿、博客文章之类的长篇幅文字。强行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,除非预期效益很大,否则不会轻易动笔。时间主要用在考虑如何把心中所想转换为适合读者阅读的文字,并配以适当的开头、结尾、上下文,使之阅读起来通顺、自然、不突兀。有以下三个典型的例子。

  1. 《聊一聊用户体验》,本文耗时一个月的业余时间,收尾略显粗糙;
  2. 《我活到二十五岁,学到了这几件事》,本文只有中心思想,没有上下文,开头和结尾仅有的一段话还是抄的;
  3. 想法很多,输出很少。诸如信息输入、文件整理之类的事情,都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机制,但是没有把它们输出成博客文章。

尽管已经严重到如此地步,然而我还是不知道如何改变,或者说,改变的欲望还不够强烈。

更遥远的将来

我一直在思考,我究竟想过怎样的生活,以后的人生篇章又该如何抒写。

我,还不知道。但肯定不是二十几岁就结婚、成家、买房。

嗯,肯定不是。

未来还有那么多的可能性,我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,充满意义的,人生。

"Not everything that can be counted counts, and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. " - William Bruce Cameron

职业生涯篇——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

我热衷于,敲打出如诗一般的、卷帙浩繁的代码;我热衷于,研发稳定而可靠的产品,从而获得满足感;我热衷于,设计简洁而优雅的功能,从而令用户心情愉悦。

٩(๑>◡<๑)۶。我是幸运的,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那份事业。

大黄狗

2020 年年初,发生了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,我的,真正意义上的,第一个产品,人工智能(障)基金分析助手,大黄狗,诞生了。

我为什么要创造出大黄狗这么一个产品呢?这倒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为了证明自己。

说到用大黄狗赚钱,也不是没思考过它的盈利模式,认真运营下去,也还是会有一点收入的。但现在还年轻,更应该把时间花在学习和提升自我上。赚钱?至少三十岁以后再考虑去了。

之所以把大黄狗创造出来,是因为我想证明,我有开发大黄狗的能力,我有设计大黄狗的能力,我有从零到一构建一个完整产品的能力。从商业角度上来说,哪怕它是一个注定失败的产品,是一个不能盈利的产品,我也要把它创造出来。

"Talk is cheap. Show me the product. "

再说回基金,2020 年年中,在大黄狗和我的双重过滤下,最终分析出了六支基金。我从原先持有的三支基金中选了两支基金,再从分析出的六支基金中选了两支基金,组成了一个新的基金组合进行定投。到 2020 年年底,全年综合收益率最终达到了 44.73%,沪深 300 同期收益率 27.21%。

Return On Funds

2021 年年初,也就是前不久,我完全推翻了之前的交易策略,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定投策略、加仓策略和减仓策略,希望它能为我博取更高的收益率。此外,我会极力推荐这个基金组合,易方达上证 50 指数(110003)中欧时代先锋股票(001938)为主,消费类概念为辅。

五年计划

工作多年,一直停留在表象,没有深入到本质,是我一直以来的遗憾。也唯有深入到本质去学习那些数据结构、算法、网络、数据库、操作系统、编译原理等,才能突破瓶颈,使专业技术能力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。

我想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,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,而不仅仅是一名只会增删改查的程序员。

计划花费五年左右的时间,把编程语言、理论学科和系统知识三大块读懂、读透,不敢说全部,但是还是要读懂、读透个至少 80%。从业以来,我深知英文能力、问问题的能力和写代码的修养,它们三个的重要性,无时无刻不在刻意学习,所以,职业素养这块可以节省很多时间。该计划被命名为五年计划(The Five-Year Plan)。

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——《从军行》,王昌龄。

The Five-Year Plan

如果真心热爱编程,想在研发领域长久地做下去,在这里我极力推荐陈皓前辈的《左耳听风》,不是因为他的圈子名气或是编程水平,而是因为他作为前辈所讲出来的观点、建议和思想深深地吸引了我,甚至产生了共鸣。

毫不客气地说,如果编程是练武,那么《左耳听风》就是《九阳真经》。

《左耳听风》练级攻略里的修养篇与专业基础篇和我心中所想大致一致,五年计划干脆就直接照搬了,懒得再整理书籍资料了。

新的工作

光阴荏苒,在 UCloud 大家庭待了也有三年了。

尽管待在 UCloud 大家庭很开心,就业环境也因为全球疫情的肆虐而变得不如以往,但是思索万千,终究还是决定离开,有以下两个原因。

  1. 主要原因,能力。目前工作已不具备较高的挑战性,专业技术能力的增长速度有限,要想实现专业技术能力的更为迅猛的增长速度,我必须迈出这一步;
  2. 次要原因,金钱。和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相比,薪酬福利已然不及平均水平,且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,不得不开始为将来考虑,积累财富。

预计 2021 年 7 月初前后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,全栈工程师或高级、资深前端工程师,期望如下。

  1. 深圳、广州地区,互联网行业(to C 为佳,to B 亦可),氛围 open,965;
  2. 工作内容具备高度的挑战性;(愿意考虑创业公司工作机会。)
  3. 研发团队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。(包括但不限于,使用 Google 及英文关键字搜索。)

如果有意或有渠道,欢迎联系

为了节约双方时间,我有必要说明一下,我出身于培训机构,且不具备全日制的学历,学历要求若可以灵活处理,相信你会收获一个 surprise,若不可以,也十分感谢阅读本文章。~(≧▽≦)/~

已经确定工作机会,感谢阅读本文章。

更遥远的将来

未来数年,会选择偏广度方向,将自己培养成一位覆盖研发、设计、产品三大领域的多面手,成为每个创业公司都在寻找的传奇人物。而不是选择偏深度方向,成为技术专家,做技术底层逻辑的创新。

不论是五年计划,还是培养产品 sense,还是站在用户角度思考,都是为了一个目的,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建立自己的钢铁城墙,以在未来数十年的时代浪潮中对抗失业的风险。三十五岁中年危机?不存在的。

等到以后,不论是加入创业公司做核心研发、CTO,还是走创业方向创造产品,还是走外包方向开发项目,都是可以行得通的。最坏的结果,哪怕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都不行了,也依然还有研发的理性思维和设计的感性思维作为后盾,来对抗失业的风险。

对了,还有两件事儿,我特别想去实现它。

第一件事,去国外工作个三到五年,看看外面的世界,接触不同的人和事,深度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,深切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,以增长见识、拓宽视野。

第二件事,一边旅行一边工作,环游世界两到三年,或者,成为数字游民

后来

“嗨,好久不见,这么多年过去了,你还好吗?”

她只是笑了笑,没有说话。

“以前年少无知,做了不少傻事,这些年来,一直感觉挺对不起你的。”

她还是笑了笑,依旧没有说话。

……